“低能看netflix的vps头捡星光”!星美术馆打造一场跨越山河的生态对话
最佳回答
“能看netflix的vps”“低能看netflix的vps头捡星光”!星美术馆打造一场跨越山河的生态对话
奚志农,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自称“草原的孩子”。其40年职业生涯,以影像为武器守护自然。他的照片,促进了国内外观众对三江源生态的关注。
朱维佳,本是野外观鸟爱好者,逐渐成为守护者。成立“野羽环境保育志愿者小队”,十年间拆除3276张非法鸟网、解救396只候鸟。
他们,在START星美术馆“低头捡星光”公益艺术展览上相遇,并以影像开启对话。不只是他们,还有更多艺术家共同努力,通过艺术与公益的深度融合,以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善意传递,串联起三江源头与长江源尾之间的生态纽带,让“低头捡起垃圾,抬头看见星光,守护锦绣中华”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从世界屋脊的三江源到东海之滨的上海,跨越4000多公里的不仅是距离,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脐带。作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每年输送近600亿立方米淡水,滋养着无数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昨天,START星美术馆“低头捡星光”公益艺术展览闭幕,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万人次。
有观众这样形容:这是一场跨越山河的生态对话。
展览中,不少作品是利用回收垃圾作为创作材料,精心打造,并以三江源真实的环保人物和故事为创作原型。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艺术家刁勇,用数以千计的盛满三江源水的塑料瓶,堆叠出“中华水塔”,“包含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立体水系,构筑成一座象征生命之源的中华水塔”。
他说,他想要致敬三江源的守护者——康巴汉子东周群培,他多年俯身江河监测水源,用上千份三江源水样砌成一座“水源之墙”。“当人类的容器承载着自然的馈赠,螺旋上升的不仅是三条江河,更象征着不断向上奔涌的生态文明。每一次对源头的守护,都将让清亮的江河漫过岁月的河床。”
又如三幅《大地血脉》,取材自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地区的真实航拍记录。凑近细看,塑料瓶、易拉罐、绳索等常见垃圾,被艺术家巧妙组合成三江源独特的网状水系地貌——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铺设河流肌理,将立体垃圾堆成山川造型。深浅不一的色彩交织,既展现出三江源大地的壮美,又无声诉说着垃圾污染对生态的威胁,令观众沉思。
《重生之树》在上海新“种”下一棵用垃圾编织的重生之树,与三江源的那棵树遥相呼应,寓意将守护三江源的善意种在所有人心里;《废羽新生》以残破鸟网编织成鸟群受困的矩阵,构建出震撼的具象认知……虽然每件作品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在诉说着守护三江源的动人故事,唤醒更多人热爱三江源、守护三江源的自觉意识。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该展览是由中国银联联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面向群众的公益性展览活动。
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联自2023年发起守护三江源公益行动,计划5年内协助治理沙地、草地,建立动物保护区;2024年又发起“低头捡星光”公益活动,建立星光超市、举办环保艺术展。如今,这场公益接力还在继续,以艺术作品,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