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力量在园区汇聚,“慈善四进”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举高防vps行
最佳回答
“高防vps”慈善力量在园区汇聚,“慈善四进”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举高防vps行
日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2025年“慈善四进”(进园区)经验交流及成果展示活动暨区代表处会长工作会议举行。本次活动以“汇爱园区 共襄善举”为主题,展示新时代背景下慈善活动及公益项目在沪上产业园区内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据介绍,多年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内涵不断延伸扩展,根植于城市的每一个领域。今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四进”活动将概念和内涵继续扩大延伸,重点聚焦“慈善进园区”,号召更多企业齐献爱心,让更多的慈善力量在园区汇聚,提升城市软实力,助力上海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翁恺宁说,2018 年11月,集团专门成立了上海临港公益基金会, 带动1.6万家园区企业、50万企业职工共同投身慈善事业,让园区成为汇聚爱心、传递爱心之地。近年来,临港集团在扶弱济困、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推动公益项目160个,覆盖12个省(市)自治区,受益人群超过3.7万人次。同时,还成立了16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基金会公益项目,有411名志愿者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近1万小时,探索了“产业园区办慈善”的新模式,今年年初获评“上海慈善奖”。
以智慧助老项目为例,针对四团镇老龄化问题,团队通过数字化赋能以及借助AI技术,实现了“六个一”标准化服务:即一声亲切问候、一番贴心聆听、一次健康测量、一封村情告知、一张居家照片、一键亲情发送。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600位老人享受到了定期探访服务,累计上门服务超过12万人次。项目通过“家门口公益”的形式,切实提升独居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而临港公益浦江公司志愿者服务队成立6年来,在临港公益基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先后参与“益”起助学、“益”起爱老、“益”起守护特殊群体和“益”起志愿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据悉。“临港班”助学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在云南、贵州等地精准落地6所高中,累计资助1328名困难学子。许多优秀学子进入大学后,更是主动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形成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公益反哺良性接力。
打造公益生态新标杆
在闵行,始终将慈善事业作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闵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的产业园区、企业和街镇(工业区)慈善工作站,联手推动实施了100多个慈善项目,打造了具有闵行特色的“椿萱计划”“蓝屋琴韵”“亮吧咖啡”“善者乐水”等品牌项目,在助老、助幼、助残、助困等领域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闵行区政协主席、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会长祝学军介绍,闵行区代表处始终将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募捐能力持续拓展,救助模式精准高效,并主动融入闵行区“一南一北”发展战略,通过“慈善四进”,在民生保障、美丽家园、乡村振兴、对口支援彰显慈善力量,并打造了一批具有闵行特色的慈善公益项目。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仅2024年,援藏、援疆、援滇项目累计实施27个。去年,孤独症人群援助体系建设的“闵行经验”也在全市开始推行。面对新时代慈善需求,闵行区代表处不断创新,推出为老、为小、社区慈善、对外援助等四大类创新项目,由点到面促进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慈善工作服务能级。
长宁区代表处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蕊在交流中介绍,在慈善进园区方面,长宁区代表处联合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不断拓展慈善维度,服务园区内的新就业群体,在园区楼宇、店铺、食堂等公共区域设置“骑手友好”爱心驿站,提供矿泉水、风油精、防晒降温等用品,并坚持在高温和冬季对新就业群体开展走访慰问,开展“致敬骑士”系列活动。还动员园区企业积极捐赠,为园区楼宇一个个爱心驿站提供充足物资保障。此外,代表处还在10个街镇和临空园区先后设立21个慈善驿站,开展“春送祝福、夏送清凉、秋送爱心、冬送温暖”四季服务。
此外,青浦区代表处会长张海珍介绍,青浦区代表处全面推进“慈善四进”工作,打造多元慈善生态。通过“四进”系统实施,青浦2024 年累计开展救助和公益活动470余个,惠及群众近46万人次,资助资金达1.25 亿元。此外,青浦在互联网公益方面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募捐模式和效果有了新的突破。
“要深化‘慈善四进’,打造公益生态新标杆。”市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推进“慈善四进”,不仅是空间的延伸,更是理念的渗透,要推动慈善文化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要激发公众参与,开创互联网公益筹款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慈善资源与各类园区需求的精准对接,搭建合作平台,开展社区养老、教育帮扶等民生项目,努力拓宽筹资渠道,涵养浓厚海派慈善文化,打造全民慈善活动品牌。